有遠見才能贏得未來
來源: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7-02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翻開中國聯合水泥集團南陽分公司(以下簡稱“南陽中聯”)的歷史檔案,掀開那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沿著南陽航天人的足跡,回首崢嶸歲月,追尋紅色記憶,在聆聽歷史的回響中,追尋奮斗歷程,破譯航天人的精神密碼,在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永續輝煌。
南陽中聯的前身是南陽航天水泥廠,屬于一家軍辦立窯水泥企業。從立窯到機立窯,再到機械立窯群,再到新型干法窯,這是國內一般水泥企業的發展路線圖。然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許多重大的發展轉型,在每一個轉型的十字路口,無不考驗著企業決策者的遠見和卓識,尤其是企業從立窯向新型干法窯的轉變。
南陽航天水泥廠(原名為“空后南陽水泥廠”)創建于1970年。在1973年,建起了第一條年產4.4萬噸普通立窯水泥生產線,在1981年,將第一條普通立窯生產線改造成年產能力為8.8萬噸的機械化立窯生產線,實現了企業產量的翻番。1985年,建成第二條機立窯生產線,年產能力由8.8萬噸提高到17.6萬噸。1992年,又建成第三條機立窯生產線,1994年,在南陽市內鄉縣建的一條機立窯生產線也投入生產運行。從此,南陽航天水泥廠建成了4條完整的現代化機立窯生產線,形成了現代化機立窯群,每年的總產量都穩定在46萬噸以上,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了穩步的增長。期間,又在南陽市成立了航天實業中心,即現在的航天賓館,為南陽航天水泥廠在南陽開辟了一扇窗口。這一階段是企業從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階段,由于經營管理嚴格,業績優秀,成為河南省水泥行業的管理典范,成為水泥行業的排頭兵企業。
在她的發展歷程中,也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貢獻者。他們積極響應黨的召喚,主動放棄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來到了蒲山腳下艱苦創業,造福社會,為國家和地方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3月,總工程師左有貴同志被授予“全軍勞動模范”光榮稱號;1993年5月,總工程師江崇年同志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1995年9月,副廠長楊洪武同志被評為全國建材行業質量管理先進個人。企業知名度也迅速提高,先后被評為“河南省一級先進企業”、“國家二級企業”、“全軍先進企業”,“全國建材行業先進企業”。1990年,被空軍批準榮立集體二等功。“航天牌”水泥先后被評為河南省質量監督免檢產品和重點保護產品,“航天牌”商標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在河南省率先通過了ISO9002:2000質量體系認證。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面對市場的無情和大型工程對立窯水泥的抵制,原南陽航天水泥廠在以任振河同志為書記的黨委領導下,沒有躺在原來的功勞薄上停滯不前,他們洞察未來,以遠見的卓識,引領著南陽航天水泥廠的發展和變革。
白水泱泱,航天精神永恒!1999年5月,積極響應中央軍委關于“軍隊不再辦企業”的號召,加入中國建材集團。2000年,積極響應國家關于“調整水泥結構,逐步淘汰立窯水泥,加快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的號召,拉開了新型干法水泥大發展的序幕。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2003年4月18日,南陽航天水泥廠第一批建設者進駐鎮平縣。一年后,日產3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的建成投產,結束了在南陽地區沒有新型干法水泥的歷史!實現了由經營立窯水泥到經營新型干法水泥的歷史性跨越。2006年6月16日公司日產6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建成投產,這是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標志著南陽中聯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的發展時期。
從1970年建廠,經過48年的滾動發展,從一個普通立窯企業,華麗蛻變為日產累計9000噸的兩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同時配套16000KW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工程項目。自此公司形成了兩條完整的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產高品質水泥400萬噸,年發電量1.2億KWH,已經發展成為豫西南***的熟料生產基地,南陽地區龍頭企業,中國聯合水泥集團骨干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團隊合作、雷厲風行、堅韌頑強、勇爭第一”的航天精神,反映了企業優良軍隊文化的傳承,是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體現。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按照中國建材集團“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使命,做好綜合利用,已累計利用十多種廢渣,開創了具有“中國建材”特色的循環經濟模式。尤其是近年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尋求持續發展空間,形成了以水泥、熟料、骨料、商混,為全產業鏈條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當時,水泥立窯企業眾多,面對水泥市場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誰具有獨特的思維,誰就能克服傳統的束縛,以全新的模式不斷演化與拓展新的領域,引領行業發展,勇立潮頭。在當時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南陽中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那么,以任振河為班長的黨委一班人,在機械化立窯向回轉窯快速發展的轉型過程中,其獨特的遠見卓識來自何處?從企業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難找到答案,那就是:學習與創新。
一是學習。企業發展的歷程就在于不斷地學習再學習。創業之初,訓練有素的軍人,從訓練場轉向水泥廠,大部分員工都是由“軍改工”構成。他們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尤其是對于水泥制造技術,幾乎是空白。但以軍人過硬的素質和毅力,鍛造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頑強斗志,因而得以發展壯大。以任總為書記的黨委領導班子深諳國內外管理大師的管理之道,他高瞻遠矚,經常引用美國通用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的話:“如果公司內部的變革速度,跟不上公司外部的變革速度,失敗就是不可避免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首先是公司內部必須變革,不能到走投無路的時候再采取措施,要事先謀劃,這就是戰略。其次是要跟上外部形勢的變化,要因“勢”因“時”做出變革,即所謂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二是創新。創新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發展進步的靈魂和動力;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就是尋找生機和活力,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首先,要研究市場,研究對手,創新產品,提供有別于同行的產品和服務,以降低同質化的影響;其次,集中資源優勢,在某個細分市場進行專業化,通過做專做精做優,獲取突出的競爭優勢。
6月9日,宋志平董事長應邀出席中國企業創新論壇,并發表了《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實踐》的主題演講,他引用了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書中的論斷,一輛馬車到一萬輛馬車是增長,只有從馬車到機車才是發展。構成發展的動力是創新,引領創新的是企業家,企業家用資本進行創新,資本是企業家進行創新的杠桿。這本書把發展、創新、企業家和資本四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宋董事長尤其強調了“要重視開放式創新”,并進一步指出:“我們技術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為過去四十年的開放體系,關起門來必定會落后也是行不通的,我們想要贏得未來,就一定要用開放的研發系統。”
承接光榮傳統,永續企業輝煌。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起點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必須登高望遠,審時度勢,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面對當前的水泥形勢,要想有大的發展,就必須跳出固有的圈子,突出重圍,尋求新的突破。對于一個以水泥為主業的企業來說,必須創新思維,轉變思路,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為此,南陽中聯緊緊抓住“項目”這個“牛鼻子”,按照“做強水泥、做優商混、做大骨料、做好綜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做好項目開發推進工作。在做強水泥這個主業的基礎上,在上游,在自備礦山上選址,建設年產1000萬噸的大型骨料生產線;在下游,將與鎮平縣政府合資建設年產180萬m3的商品混凝土;在資源綜合利用上,在充分利用工業廢渣的基礎上,引進固廢處置項目。
有遠見才能贏得未來。完全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支撐南陽中聯成長、發展的主業將會重構,面對水泥產能過剩的困境,面對提標改造的壓力,南陽中聯這只彩蝶,定會破繭而飛,翩翩起舞于廣袤的中原大地上。因為在她的骨子里承載著厚重歷史,血液里蘊含著紅色基因,她必將在這個意氣風發的新時代,譜寫出最美、最華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