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男主骗女主帮她发育H,少妇把腿扒开让我爽爽视频,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成人网

特別關注

堅持“央企市營” 創新發展模式 引領建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建材集團“國企改革發展”系列報道活動材料

來源:CNBM 發布時間:2012/2/29 15:49:54

編者按:繼2011年5月成為中宣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專題宣傳活動的第一家重點宣傳企業之后,2011年年末,中國建材集團再次成為中宣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系列報道的25家中央企業之一。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新社、科技日報、香港文匯報等20余家媒體圍繞中國建材集團“堅持‘央企市營’,走資本運營、聯合重組和集成創新的發展道路,引領建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主題進行集中宣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和強烈反響。央企市營、聯合重組、管控模式、文化融合、大企業作用……一系列先進的理念和成功的案例,不僅濃縮了中國建材人改革發展道路上的智慧與實踐,更彰顯了中國國有企業的生機和活力。

 

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集團”)面對建材行業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創造性地提出并實施“央企市營”機制,堅持走一條資本運營、聯合重組和集成創新的發展道路,不僅實現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和建材行業的排頭兵企業,進入財富世界五百強;而且破解了產能過剩行業與充分競爭領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帶動了民營等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典范,為深化我國國有企業和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重要的樣本。 

“十一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營業收入從136億元增至1354億元,利潤從5億元增至75.6億元,資產總額從202億元增至153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均超過50%,成為中國***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和建材行業的排頭兵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行列。2011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預計全年營業收入近2000億元。

 

遵循發展規律,推進聯合重組,帶動行業轉型升級

聯合重組:中國建材以市場化方式展開區域性聯合重組,推進我國水泥產業集中度提高十余個百分點

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行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材行業發展迅速,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經濟建設,但同時也面臨著產能過剩、企業數量多、集中度低、競爭無序、經濟效益較低等諸多嚴峻問題。中國建材集團認為,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自身滾動發展,要緊抓建材行業結構調整機遇,以存量進行聯合重組,以增量投入提升技術和產業升級,以管理整合創造效益,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行業與企業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從追求速度到追求效益的轉變。

要開展大規模的聯合重組首先要解決資金從哪里來的問題。為此,中國建材集團積極強化資本運營、大力開拓融資渠道,用一定的國家資本金投入吸引大量的社會資金,推進企業快速發展。集團分別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華融資產公司等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十一五”以來獲得各家銀行授信1500億元;控股的“中國建材”、“北新建材”、“中國玻纖”、“瑞泰科技”、“洛陽玻璃”、“方興科技”6家H股和A股上市公司,形成活躍的上市公司群。其中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3月在香港上市以來,通過4次直接融資,募集資金110億港元。憑借在資本市場上的優異成績和卓越表現,2011年11月,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宋志平雙雙榮膺“中國證券金紫荊獎”。

充足的資金讓聯合重組成為可能?!笆晃濉逼陂g,中國建材集團圍繞主業,強化聯合重組和管理整合,跨所有制、跨區域、跨行業重組337家企業,退出165家劣勢企業,主要業務板塊形成了在全國、亞洲乃至全球的強大規模優勢,成為中國建材行業具有相當活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規模***的綜合性建材企業集團和行業排頭兵企業。

在水泥領域,中國建材集團構建起了淮海、東南、北方、西南四大核心戰略區域,形成了中國聯合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大水泥產業集團。通過聯合重組,中國建材集團水泥業務規模超過2.2億噸,位居世界第一,創造了世界水泥發展史上聯合重組的奇跡。五年時間,我國水泥前10強的產業集中度從15%增加到約25%,水泥行業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從46%增加到81%。中國建材集團以自身的實踐,為引領水泥行業的聯合重組和結構調整做出了積極貢獻。2011年,《中國建材:推動中國水泥產業發展》案例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庫。美國哈佛大學約瑟夫·鮑沃評價,中國建材在快速推動中國水泥行業整合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非常經典,取得的成績為大型企業在聯合重組過程中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技術水平及優化管理方法提供了重要經驗,是全球商業領袖和商學院學生管理實踐創新的范本。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表示,中國建材集團作為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代表收錄入哈佛商學院案例,打開了世界經濟學人了解中央企業市場化運行方式和中國市場化進程的窗口,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在玻璃領域,重組洛玻集團、中聯玻璃、安徽華光集團等,玻璃業務總產能超過4000萬重量箱,位居全國前列。在玻璃產業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產品方面建立起強大的科技和產業支撐平臺,同時填補了集團玻璃產業平臺的空缺,為進一步實施玻璃產業整合奠定基礎。

在輕質建材領域,重組泰山石膏,使之與原有企業北新建材形成協同優勢,紙面石膏板總產能10億平方米,位居亞洲第一。

在復合材料領域,與浙江民營企業振石集團和弘毅基金進行產業和資本重組,使集團玻璃纖維總產能超過1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收購德國第二大風電葉片生產商NOI公司,構建中國建材的風電葉片研發基地,目前風電葉片年總產能已達1.5萬片,位居全國第一;重組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使T300以上的碳纖維系列產品規模化生產能力(原絲及碳絲)達5000噸,一舉成為國內***碳纖維供應商。

在科技領域,2005年2月,中國建材集團與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重組,并以其為基礎,整合集團內所屬12家科研院所,組成了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促進了集團產研結合、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稱這次重組整合為“科研院所轉制的第三種模式”。

 

堅持“央企市營”,強化管理整合和文化融合,實現包容性成長

一個公式:央企的實力+民營企業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

在既關系國計民生又充分市場化的建材行業,中國建材集團的聯合重組之所以能夠快速順利推進并取得巨大成功,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創造性地提出并推行了“央企市營”的動力機制。

央企市營,即在堅持央企國有企業屬性的同時,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實現央企與民營、外資等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包容性成長。央企的實力+民營企業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中國建材集團堅持“央企市營”,用少量的資本金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推動企業發展,既保證了央企的控股地位,又引入了市場機制,大大提升了集團的市場競爭力。

“央企市營”有五個核心內容: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即產權多元化,這解決了產權制度的問題;二是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即國資委推行的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運行機制,明晰了董事會、經理層的責權利,實現行權順暢;三是職業經理人制度,即董事與經理人要通過社會化、市場化方式選拔,用市場化方式解決好企業經營的委托代理;四是公司內部機制市場化,即用人用工及分配機制等方面與市場接軌,使企業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升能降;五是依照市場規律開展企業運營,不僅產品與服務的經營與創新遵循市場規則進行,而且和民營、外資企業合作共生,追求包容性成長模式?!把肫笫袪I”在中國建材集團的聯合重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了集團企業與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合資合作,走出了一條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全新道路。

中國建材集團認為:行業的利益高于企業的利益,企業的利益孕育于行業的利益之中。為此,中國建材集團積極倡導“藍海戰略”,充分發揮區域市場內的協同效應,擔當倡導理性競爭、促進區域市場健康發展的積極力量,帶領區域內同業者走出市場惡性競爭的困境,促進了水泥價格的良性回歸,維護了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共同利益。例如,南方水泥成立之前,浙江水泥行業是“狼多無虎,魚多無龍”,產業集中度低,惡性競爭嚴重,水泥價格一直在200元/噸左右的低位徘徊,甚至一度全行業虧損。南方水泥成立后,充分發揮集團優勢,穩定區域內價格,建立盈利穩定增長的協同利潤區,區域內企業均因此受益。2007年,全行業虧損局面得以扭轉。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浙江水泥行業在產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利潤分別達到12.6億元、14億元、40億元。

中國建材集團認為:央企與民企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合作共生的關系。為此,中國建材集團在聯合重組的過程中,用市場化方式把央企的品牌價值、資金實力、先進技術、管理優勢與民企的市場活力有機融合起來,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帶動了不同所有制企業整體實力的提升。正如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所言:“民企進來,不能馴服成央企,要保留它們過去的野性。我們主張包容,而不是去打敗誰?!?/P>

中國建材集團對重組企業采取“七三原則”:其核心之一的多元化股份制,采取正三七和倒三七的股本結構。正三七就是在上市公司里,中國建材的底線是30%的第一大股東相對控股;而股份公司下面的子公司仍通過權益融資施行股份制,采取的是倒三七,即70%由股份公司持有,30%被其他的社會出資人所有。這樣就把市場機制真正引入到央企內部,用少量國有資本帶動大量社會資本,來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钡?010年底,集團安排了10萬個員工就業崗位,當年上繳稅金103.17億元,歸屬國家的所有者權益回報率高達20%,集團創造利潤的60%歸屬廣大社會投資者和股民,成為為國為民贏利的央企。

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央企市營”實現包容性成長的做法也獲得了加盟者的廣泛認可,南方水泥常務執行副總裁、虎山集團董事長張劍星感慨道:“聯合重組后,我們原企業原班人馬幾乎全部留下了,并讓我們有公平的出資機會成為這個企業的小股東來分享企業未來發展的成果。這是很高明的重組理念。也正因為企業里面‘有我一份’,因為市場機制還在,大家都很努力?!?/P>

一套模式:“三五模式”、對標管理、輔導員制等管理整合措施,破解“融合”的并購難題

作為依靠聯合重組迅速成長壯大的企業,如何讓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的加盟企業迅速融合、發揮效益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國際知名管理咨詢機構曾做過一項統計:在眾多并購失敗的案例中,“并購后整合不力”占到總數的86%。中國建材集團獨具特色的一套管理模式保證了聯合重組的最終成功。其中主要的方法包括“三五模式”、輔導員制和對標管理等。

“三五”模式即五N、五C和五I。五N(五化,運行模式),即一體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數字化;五C(五集中,管理模式),即市場營銷集中、采購集中、財務集中、技術集中、投資決策集中;五I(五類關鍵經營指標),即凈利潤、售價、成本費用、現金流、資產負債率。“三五”模式的核心是一體化和數字化,就是各個被重組企業要認同中國建材集團的戰略和文化,充分發揮資源聚集效應,通過整合優勢、統一市場、集中采購、開展對標等,實現企業效益***化。

輔導員制即在新進入的企業派入輔導員,幫助其規范管理體系,開展管理整合。例如,中聯水泥收購泰山水泥后,派出5名輔導員,扭轉了該企業上半年6000多萬元的虧損,下半年實現凈利潤7000多萬元。

對標管理即“對外對標、對內優化”?!皩ν鈱恕?,就是被重組企業選擇海內外一流的相關企業進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和管理學習?!皩葍灮?,就是在集團眾多企業中優中選優,將優化的管理模式在被重組企業內推廣。

在上述管理整合模式中,文化的融合尤為突出。中國建材集團認為,聯合重組主要的不是資本的聯合,而是***限度地調動了人的積極性。中國建材集團建立了以“融合”為特征的聯合重組企業文化,倡導“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及“向心力、親和力、凝聚力”的“三寬三力”思想原則,形成了“中建材一家”的和諧氛圍。中國建材集團文化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融合”文化的建立和推廣,保持了被重組企業管理團隊的穩定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確保了聯合重組的成功。以南方水泥為例,重組的150家企業(其中65%是民營企業,15%是地方國企,20%左右是混合股份企業)全部實現了平穩交接與過渡,沒有一家出現過“反水”的想象。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說,中國建材集團的文化能夠把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合在一起。民營企業家昨天是小企業的大老板,為自己掙錢,今天變成大企業的經理,為集團掙錢,仍然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工作。

一項使命:中國建材集團充分發揮“大企業”作用,探索并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國發2010[27]號文)中提出,要通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建材集團在聯合重組的過程中,深刻領會并實踐《意見》精神,充分認識到: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共同的利益訴求,完全可以實現“合作共贏”的生存狀態和良性模式。中國建材集團作為肩負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的中央企業,作為擁有資源、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項優勢的大企業,從產業的聯合重組、優化結構,到重大技術的創新和推廣,再到戰略性新產業的形成,都應承擔著領軍作用。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充分發揮引擎作用,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是“大企業”的一項重要使命。

在聯合重組過程中:通過資源整合,實現行業和企業組織結構優化;通過管理整合,提升企業效益;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央企市營”,實現包容性成長;通過市場協同,實現共同盈利;通過文化融合,發揮各方積極性;一批管理優秀、業績優異的“明星企業”和一批優秀的企業家迅速涌現……這些都是中國建材集團破解產能過剩行業與充分競爭領域企業可持續發展難題的有益實踐,也是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實現共生多贏的典型例證,為深化我國國有企業和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和重要的樣本。

 

強化科技創新,推進產研結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集成創新:成為提升自主創新水平的重要途徑,在風機葉片、碳纖維等多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作為***創新型企業和建材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建材集團將“科技創新”置于集團三大戰略之首,依托以中國建材總院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平臺,通過有效集成科技資源,大力推進產研結合,構建科研成果產業化和企業自主創新的有效平臺,探索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發展新模式,成為帶動行業技術創新、引領中小企業科技進步的主導力量。

在抓好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同時,中國建材集團大力提倡集成創新。集成創新是通過有效集成各種要素,通過優化組合的創新,從而達到“1+1>2”的集成效應。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世界上許多創新都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通過技術集成而產生的。因此,在建立和完善集團自主創新體系與機制的基礎上,中國建材集團加大集成創新的力度,把集成創新作為集團自主創新的重要模式,開展廣泛的行業交流與國際合作,積極引進高端人才與技術。同時通過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等方式廣泛吸納海內外技術資源為我所用,在技術資源獲取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與探索。

集成創新是現階段集團提升自主創新水平的重要途徑。中國建材集團通過收購德國公司,迅速做大做強風力發電葉片業務,成為中國風電葉片事業的領跑者;中復神鷹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工程化技術和關鍵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碳纖維市場的壟斷,都是集成創新的典型范例。另外,集團在薄膜太陽能電池、TFT基板玻璃和新型房屋技術,也無一例外地走了一條集成創新的路子。

在傳統產業領域,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從根本上扭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速度,做到在相關領域領先一步。圍繞水泥、玻璃、新型建材和循環經濟等行業重大課題,集團所屬院所研制開發了高性能混凝土、日產5000噸級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立磨、水泥余熱發電、玻璃全氧燃燒等成套技術與生產裝備,為行業的技術升級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電廠脫硫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技術、大兆瓦級風機葉片技術、大型碳纖維生產技術、特種水泥、電子超薄玻璃、玻纖的E6新配方、太陽能光伏產品等一大批創新技術、創新產品,也成為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按照國資委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會議精神,中國建材集團將繼續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驅動作用,強化創新模式,加大集成創新力度,實現在光熱光伏利用、TFT玻璃、碳纖維、低碳化房屋等關鍵技術上的突破,用技術創新提升集團的整體競爭力,占據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產研結合:破解技術瓶頸,強化成果應用,為集團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中國建材總院是我國建筑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領域規模***、實力最雄厚、最具權威性的綜合性科研開發和工程服務機構,也是我國建材行業的“中央研究院”。以建材總院為主要依托組建的集團技術中心,充分發揮研發平臺的作用,強化產研結合和科技成果的轉化,解決產業平臺需要的關鍵性技術問題,為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對集團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核電站建設用特種水泥、水泥和玻璃余熱發電技術、脫硫石膏板生產技術等的開發與應用,既為企業解決了技術發展瓶頸,又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建材總院與曲阜中聯簽訂了特種水泥與工程材料科技合作協議,創建了特種水泥及特種工程材料研發基地,促進技術創新與新產品、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中聯水泥與合肥水泥院合作,在河南南陽興建的日產3000噸和日產6000噸的兩條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為合肥水泥院從事新型干法生產線提供了新的技術實踐平臺;北新建材與杭州新材院合作,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大型紙面石膏板生產技術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從最初一條生產線發展到目前的全國性戰略布局,實現了亞洲石膏板第一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北京瑞泰科技作為國內第一家以耐火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繼承了中國建材總院在耐火材料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實力,順利實現增資擴股。

在建材行業關鍵性、共性技術的開發應用方面:中國建材集團在航天航空和國防重大工程用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及先進復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脫硫石膏等廢棄物再生新型建材、大型新型干法水泥與浮法玻璃生產線成套裝備等領域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運用于北京奧運、世博、高鐵、三峽、民用飛機及武器裝備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為建材工業和建筑業的結構升級、為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11年,中國建材集團***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升至5家,多項科技成果成功運用于“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飛船,獲得了國資委、科技部等有關部門的高度肯定。

在承擔國家科研項目和獲得科技獎勵方面:“十一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共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支撐計劃、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合作、國家重大國防軍工等各類***項目和相關課題680項,省部級科研及建設項目258項,成為我國建材工業國家科技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和行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2010年,集團獲得行業各種獎勵54項,其中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一等獎4項,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一等獎9項;2011年又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專利擁有方面:從2006年申請專利不到100項到2010年申請專利514項,專利申請量增長4倍,截止2010年底,集團公司累計擁有的有效專利1232項,其中發明專利224項、已產業化專利766項(占62%)、前沿技術儲備專利49項。同時國際專利申請取得新突破,下屬北新建材、中國玻纖、中國聯合裝備等公司積極實施國際化專利戰略,已申請國外專利9項,臺灣地區專利2項。

 

創新管理思路,推行獨具特色的管控模式,促進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集團管控:通過“五化”管理成為規范的市場化運作的企業集團

作為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集團,尤其是作為通過聯合重組發展壯大起來的企業,創新管理思路,實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對于引領加盟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強集團控制力和風險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建立和推行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五化”管控模式,逐漸發展成為規范的市場化運作的企業集團。

治理規范化。中國建材集團積極建設戰略績效型董事會,強化外董作用,董事會在戰略規劃、重組整合、風險控制等重大事項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成為公司在競爭中成功取勝的戰略性力量。以董事會試點為基礎,集團建立起包括業績考核、風險管理在內的一整套規范的管理體系。通過規范治理,公司戰略方向的研究和選擇更清晰,決策質量進一步提高,公司發展更加穩健。

職能層級化。作為一個產業集團,中國建材總部只有80多名員工,怎么管理總資產上千億的公司?通過明晰的層級管理方式:集團公司是第一個層級,作為決策中心負責投資決策;所屬的集團企業作為第二個層級,是利潤中心;工廠作為第三個層級,是成本中心,任務是控制消耗,保證質量。在中國建材集團,決策項下、資本項下的重大決策都由集團公司總部做決定,下屬公司沒有投資決策權,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通過把決策、利潤和成本分層級管理,明晰各層級的重點工作與任務,保障了行權順暢,從而實現工作有條不紊。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形容其為:“就像蒸年糕時打格子,把每個部分固定在一個地方,就不會流得到處都是。在中國建材,每個人、每個企業只要做好自己的那一塊就行了?!?/P>

業務平臺化。中國建材集團走的是專業化道路,專心做建材。集團公司作為投資管理機構,具體業務通過專業化的水泥、玻璃、新型建材等業務平臺和實力雄厚的科技研發、裝備制造、物流貿易平臺分別開展管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干部員工的專業化素質,而且能夠快速提升各平臺的專業運作水平。例如:各業務板塊的核心企業是,水泥板塊:中聯、南方、北方、西南四大公司;玻璃板塊:中建材玻璃公司;墻體材料板塊:北新建材;復合材料板塊:中國復材;玻璃纖維板塊:中國玻纖;科技創新板塊:中國建材總院;裝備制造板塊:中國聯合裝備;物流貿易板塊:中建材進出口。

管理數字化。集團積極推行“三五”管理模式,開展企業對標,推行輔導員制,其核心,就是管理的數字化。這些措施對聯合重組后的管理整合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文化一體化。中國建材集團堅持“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核心理念、“創新、和諧、績效、責任”的文化理念和“三寬三力”的思想原則,形成了良好統一、內外和諧的文化氛圍。優秀的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中國建材集團提升競爭力、推進協調發展、吸引眾多企業和優秀人才加盟的重要軟實力。

創新管理:一大批優秀成果不斷涌現,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證

“五化”管控模式的推行和實施,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促進了各加盟企業步調一致、管理有序,同時也為所屬企業的進一步管理提供了思路,打牢了根基。管理創新是建設***創新型企業的重要內容,也是響應國資委做“創新央企”號召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在管理創新方面成績突出,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做法、優秀措施和優秀手段,對促進集團各業務板塊的發展壯大發揮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繼南方水泥“水泥企業區域性大規模重組整合”項目獲得***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之后,2011年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大型外貿企業的節點管理”項目在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項目又獲好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節點管理體現了“簡單為美,效率至上”的管理理念,填補了我國外貿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的空白,對推進企業提高精益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競爭優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示范意義。

 

實施“大建材國際化”戰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建材行業國際競爭力

強強聯手:做面向全球的建材綜合供應商,與國際知名企業建立全球戰略合作關系

按照國資委對中央建材企業的定位要求,基于對建材行業未來“黃金十年”的判斷,中國建材集團明確了“大建材國際化”戰略,即從大型建材制造商向大型建材綜合供應商轉變。一是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發展水泥、鋼材、木材三大業務,成為水泥制造商、建筑鋼材物流商和建筑木材進口商,通過擴展建材行業的定義域,繼而擴大建材市場的值域。二是與建設等相關領域央企開展深入密切的對接與合作,提供對大用戶、大項目的統一外包式供應服務;三是大力推廣與發展新型節能房屋體系,拓展我國旅游區度假房屋、新農村建設和海外政府公屋建設等市場?!按蠼ú膰H化”戰略為集團“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建材行業是高度依賴資源、能源的產業。作為建材央企,中國建材集團加大木材、煤炭、鐵礦等資源類產品進口的基礎上,積極搶占海外資源,進行資源儲備;從過去重視產品出口轉向成套設備和成套技術出口;組織精品和附加值高的產品,盡可能減少高耗能、高運費的產品出口;加快在國外建設資源基地和貿易物流中轉供應基地的速度;在出口技術與裝備的同時,將國際業務向技術改造延伸、向生產管理延伸、向投資延伸;選擇合適的地區與項目,嘗試控股、參股,探索“走出去”新模式。同時,

中國建材集團與當地人民和睦相處,加強與當地政府、原住民、非政府組織等利益相關方的互動溝通,追求多贏和共贏,贏得了當地的贊譽。

目前,中國建材集團在玻璃、水泥、新型墻體材料、粉磨站、紙漿造紙即包裝容器成型生產線等國際工程承包和成套裝備方面的出口項目已覆蓋東南亞、中東、南亞、俄羅斯及前獨聯體、非洲和南美六大市場。在新能源、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產品的出口方面形成主導優勢。在鐵礦石、木材、煤炭等我國國民經濟急需的大宗資源進口方面位居國內前列。在美國、南非、德國、意大利、加拿大等國家先后成立海外公司與生產廠家。一批規模大、合同額高、技術水平先進、具有良好品牌效應的海外項目順利完成,為集團乃至中國企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從2002年底至2010年,集團進出口總額從2.3億美元增長至46億美元,增長了19倍。

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國建材集團充分注重國際知名企業的參照協同作用,與法國圣戈班、日本三菱等多家企業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2011年11月,中國建材集團與韓國大宇國際株式會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后雙方將在鐵礦石開采,鋼鐵產品、水泥產品、木業制品、化工產品、碳化纖維和風機葉片的貿易等方面展開多方位、深層次、全球化的合作。

“大小”聯手:積極發揮“大企業”作用,帶動中小企業形成“中國組團”,優勢互補,參與國際競爭

中國建材集團認為,大企業是“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應該帶動中小企業共同參與國際競爭。小企業的靈活性在開拓市場方面有其優勢,但面對復雜的國際市場,小企業則力有不足。因此,大企業可以聯手中小企業,共同參與國際市場和資源配置,形成“中國組團”參與國際競爭。這也成為新形勢下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新趨勢和新內容。

正是依靠這種“中國組團”模式的協同作戰,中國建材旗下的中國玻纖實現了93萬噸的世界第一產能,產品行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中國建材集團“組團”開拓國際市場的動作更加頻繁:合肥院與印尼泛亞集團舉行5000TPD水泥熟料生產線工程設計簽約儀式;中國復材與日本三菱商事和水ING株式會社簽署水處理領域框架性合作協議;中國建材工程收購德國CTF太陽能公司;中建材進出口與日本住友林業商社、美國Plum Creek公司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等等,這些都為中國建材集團積極探索“走出去”模式、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中國建材集團也通過法制約束、風險培訓、項目考察等多種方式,對這些“走出去”企業加強指導和引領,充分彰顯了大企業的意義。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建設“四型企業”,在改善民生方面卓有成效

節能環保:積極發展綠色低碳建材,大力發展“三新”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中國建材集團注重發揮央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把自身的價值取向融于社會利益***化之中。圍繞積極履行責任、追求綠色成長的主線,中國建材集團大力推進水泥、玻璃行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努力建設創新績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責任型的“四型”企業,成為建材行業“正義增長、公平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材已經成為我國建材行業突破能源和資源限制、深入結構調整、推進節能減排、實現建筑節能的必由之路。為此,中國建材集團在原材料選用上,提倡對礦山資源的綜合利用,倡導循環經濟,對城市和工業廢棄物物盡其用;在生產制造中,追求廢水、廢氣和污染物的零排放,確保工人的作業安全;在產品應用中,注重充分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在水泥、玻璃等傳統產業方面,繼續開發新技術,積極推廣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以完善產品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為主要目的,合理布局產品品種,大力推進水泥產品的“高性能化、特種化、商混化和制品化”,大力發展Low-E玻璃、TFT基板玻璃等產品,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與價值鏈。在新興產業方面,繼續加大“三新”戰略實施力度,積極推廣大量消納電廠廢棄物的節能、環保、綠色的紙面石膏板等新型建材;大力發展低碳化、太陽能技術和高節能工業化新型房屋;在新能源和新材料方面,重點發展玻璃纖維與碳纖維、風力發電葉片、太陽能膜電池、TFT基板玻璃。

中國建材集團利用自身科技優勢,全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近5年來,中國建材集團投資58億元,為旗下所有水泥企業配套余熱發電裝置,年減排二氧化碳350萬噸;不斷提高水泥制造過程中對粉煤灰、頁巖、礦渣和爐渣等工業副產品的利用水平;提高輕質建材原材料中電廠脫硫石膏、礦渣、鋼渣粉煤灰等工業副產品的利用比重;實現玻璃、玻纖生產過程中自產固體廢物的100%循環利用。

保障民生:積極送節能環保建材下鄉,全力支援汶川、玉樹、日本等災區重建

中國建材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建材下鄉”號召,積極履行“民生央企”的責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產品支撐。通過“建材下鄉”,集團把環保、節能、低碳的建材尤其是新型建材送下鄉。針對農民農房建設的價格水平、使用習慣和民風民俗,開展系列產品研發和方案設計,提供新型建材和新型房屋產品系統解決方案?!敖ú南锣l”不僅帶動了節能省地型住宅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農村居民的居住舒適度、減少了生活成本,為農民兄弟帶去實惠。例如,集團旗下北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承建的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統籌城鄉花園村項目于今年正式交付使用,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工程。

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新型房屋已在北京、天津、四川、上海、山東、陜西、大連、承德、武漢、常熟等地應用。新一輪的村鎮住宅項目正在四川、贛南、浙江、山東等地推廣。同時,產品和服務公司還覆蓋了北美、東歐、中東、南亞、南美、南太平洋及非洲國家和地區,建筑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

立足行業特點,發揮產業優勢,集團積極參與和配合政府機構開展應急救援和災民安置,在汶川、玉樹積極參與抗震減災行動,積極捐贈救援物資和資金,積極開展項目投資和建設,為災區經濟的復蘇和繁榮提供堅實支撐。2011年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后,北新集成房屋僅用3個月的時間,高質量地完成日本巖手縣大船渡市災后新型房屋的建設,項目受到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表彰。

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社會責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中,中國建材集團位列第15位,成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先者”。

 

面向未來,中國建材集團將“十二五”發展目標定位于“建設又強又優、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建材產業集團”。在做強做優的道路上,中國建材集團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央企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堅定地走市場化經營的道路,積極帶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為深化我國國有企業和經濟體制改革、提高中央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關注更多>>